不同品种对GMP车间的需求
“如果制药公司,比如百济、君实、恒瑞把生产的工作交给我们CDMO来做,灵活性是巨大的优势,我们应充分自信,而不是还没开始就怀疑自己。
另外,一谈到国家对疫苗的生产进行监管,企业就有所顾虑。做活病毒与生产其他产品当然不一样,同样是重组蛋白,CDMO首先需要考虑这是怎样的产品应配备怎样的技术,监管部门是懂这些的,我们不要给自己放上没必要的枷锁!”
——澳斯康生物制药&健顺生物董事长、总裁罗顺博士
01
生物制药GMP车间改造的一般考量
1、GMP车间改造关键性因素
GMP车间改造,不是为了改造而改造,而是为了达到更新、更高的要求,所以改造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是否满足以下几点要求:工艺变更,提升产能、合规性、灵活性,适应新的品种需求。
“改造之前要先考虑设计。如果设计本身就是完美的,那么改造的过程也会更加顺利和灵活。新冠疫情是我们百年不遇的机会,很幸运工厂设计的灵活性降低了改造难度。”
当产品改变(如从治疗性变为预防性),工艺也迎来重大变更。工艺变更应考虑到基本结构的基础性和物理性,同时应给予GMP车间改造专家发挥的空间,比如治疗性和预防性的改造有很多不同,各个方面都需要工程升级。
无论是治疗性还是预防性的产品对合规性、灵活性都会“提出”新的要求。另外,国内产品和国外产品在不同时期对工厂改造的监管要求有所不同,这是棘手的问题也是发展的机遇,改造GMP车间正当时。
2、监管与审批
从治疗性产品到预防性产品、从重组蛋白到病毒性产品,对GMP改造标准都有严格的监管制度和审批流程。例如疫苗产品必须做批签发,预防性产品生产过程中药监局有明确指南,还专门派遣监督员进行监管。加入ICH(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后,中国药检局跟国际接轨,越来越趋向全球化、标准化,呈现出科学监管的状态和趋势。
最近对于临床急需的生物医药项目,它的临床开发和上市的速度不再取决于药监局机构的审批流程,而是在于企业自身的速度快慢,这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工厂GMP车间一定是参考科学的原理和逻辑来进行改造。比如生物安全方面,虽然腺病毒是活病毒,但生物安全级别是二级,所以改造上相对容易,如果属于生物安全三级,改造的难度应相应提高。
3、GMP车间改造的考量逻辑
现阶段,GMP车间改造的目的是满足国家对新冠疫苗生产的需要。包括常规维护、更新升级、合规提升、改进优化。电子化记录数据,虽然远没有达到完全数字化,但这是一个基础,是工厂GMP车间改造的先决条件。
从去年年中,改造的重点从工艺开发到工艺转移、工程验证再到商业化生产,时间紧任务重,将近一年的时间没有做常规维护,工厂改造时发生的事情在生产过程中也可能发生,所以常规维护、更新升级应关注超多细节,包括厂房的维护、设备的更新、人员的培训等。
这里面比较棘手的是污染问题,从生产区到仓储区,以及所有的原辅料质量控制区,都应最大限度的避免交叉污染。除了上述要求外,不同品种对环境的温湿度,对不同功能区域间的噪声、压差、光照都有具体要求。
02
不同品种对GMP车间的需求
品种不同决定了生产工艺的不同,对环境的要求也不完全相同。应当综合考虑药品的特性、工艺和预定用途等因素,提高生产设施和设备进行多品种共线生产的可能性。
疫苗产品跟重组蛋白产品对GMP车间的需求明显不一样,特别工艺需要专有设备,比如说我们生产的腺病毒疫苗使用了灌流装置,通过灌流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工艺效率,改进过程中成功的核心是不同工艺设备的使用。工艺设备不同,对GMP车间的要求也随之改变。
比如用哺乳动物细胞发酵生产重组蛋白(以CHO、HEK293等为宿主细胞表达的抗体、融合蛋白等)对人员和环境的危害一般较小,因此对车间生物安全等级要求较低;处理某些高活性中间体时应使用专用设施(如独立的空气净化系统)和设备,如ADC药物偶联;而使用密闭系统进行生物发酵可以在同一区域同时生产,如单克隆抗体和重组DNA制品。
康希诺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是中国第一个用无血清培养基生产的新冠疫苗,很自豪地说,这个无血清培养基是健顺生物研究开发的。生产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上游灌流工艺,此工艺能数十倍提高生产效率。
03
GMP车间改造的实践
对GMP车间最好的改造源于设计,新的工厂未来几年可能有新的情况出现,而设计完善可以避免后期大量变更的产生。特别是工程施工,施工的时间是很快的,但是涉及到很多具体的数值,有设备的长宽高是否匹配车间,一系列的气体和各种用水的压力和各种工程指标,所以需要前期设计的综合考虑以及是否有预留一些延展性。
这使GMP车间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很大提升,未来在设计单抗时生产效率也能进一步提高。从抗体车间到疫苗生产车间,应增加疫苗生产的专用设备,配备独立的空调系统,加装过滤器、制药用水系统、安全柜、隔离器、洗衣间并且与其他车间人流、物流隔离。这就需要实施团队和厂房所有者紧密合作。在有限的时间及空间范围内,完成改造任务。
04
结语
包括药明生物、BI等都实施过GMP车间工艺方向的改造,思路非常一致:探讨数字化、产业化是CDMO努力的方向。
现在各行各业高度专业化且分工明确,可以代工的绝不自己做。苹果手机就是典型的例子(由富士康代工),而制药行业却依旧保守。
让科学家们做擅长的研究开发新药,同时在MAH制度下享受产品委托给CDMO后带来的效率成本优势,更强的产品竞争力,甚至公司生死存亡,专业分工合作推动行业发展。
责任编辑:八角
声明:本文系药智网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