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一次患鼻腔脓肿,点了不少词尾带有“水”、“净”、“液”、“膏”的中西药品,都不见好。开会时遇到广安门医院的一位老专家,他看了我的症状后建议我去药店买一支“痔疮膏”试试。
记得有一次患鼻腔脓肿,点了不少词尾带有“水”、“净”、“液”、“膏”的中西药品,都不见好。开会时遇到广安门医院的一位老专家,他看了我的症状后建议我去药店买一支“痔疮膏”试试。
“痔疮膏?治疗鼻腔脓肿?”我大为诧异。
“是啊!就买MYL痔疮膏吧。我刚用它治好一个台湾来的患者”老专家回答道。
事后,我谨遵医嘱,结果鼻腔脓肿竟然很快治愈了。
还有一次在四川一家县级中医院做中药“妇炎K片”的上市后临床评价。收集回来的病例中尽然有几个男性患者的用药记录。我当时“拍桌子瞪眼”地要求监查员去医院纠正这种“低级错误”。
监查员核对后向我报告,医生说没有错,病例报告表也没有填错,只是医生用本来说明书上写着治疗女性盆腔炎、附件炎等西医病名的此药去治疗了几位慢性阑尾炎的男性患者,疗效还挺不错。
我大惑不解。
(三)
为了解开谜团,我向中国中医科学院一位专家请教,她笑着问我:“你知道中医和西医开成药的区别吗?”
“不都是按照药品说明书开吗?”我有点摸不着头脑。
“中医开成药,看说明书的前半部分;西医开成药,看说明书的后半部分。”
她进一步解释说:中医不太关注药品名称,首先是看药品的【主要成份】,然后看【功能主治】项前半部分的中医证候或中医病机、中医病名的表述;而西医开成药一般不会去看组方成份,更不会看中医证候、中医病机和中医病名,而是直接按照后半部分的“症见……”中的西医病名开药的。所以一个西医决不会把痔疮膏开给你去治鼻腔脓肿,把“妇炎K片”开给男性治疗阑尾炎,但中医完全有可能在‘辨证’相同后如此用药,而且这样用药的中医还都不是一般的中医。
(四)
在国食药监注[2006]283号《关于印发中药、天然药物处方药说明书格式内容书写要求及撰写指导原则的通知》中的(八)【功能主治】/【适应症】书写规则中,“在我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和使用的药品,该项用【功能主治】表述,在现代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和使用的药品,该项用【适应症】表述。”把“中药”和“天然药物”作了区别,依据是所指导的“医药理论”不同。但一个按照传统医药理论指导下制造的中药,为了让在现代医药理论指导下的西医使用,则是在说明书中开了个“小窗”。
于是,“现代中药”就在另外一个悖论成长着,而且凡是不愿“摘去礼帽”的中药,一般都很难做好;而“穿上西服”的中药都做得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