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港股超购王即将诞生?
香港IPO大潮中,“你方唱罢我登场”。
10月29日,香港交易所官网信息显示,东曜药业提交全球发售招股书,发售900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15.78%),香港发售900万股,国际发售8100万股,发售价每股不超过7.55港元,不低于6.55港元。
根据预期时间表,东曜药业将于11月8日挂牌上市。按照发售价范围的中位数,扣除一应所需费用,本次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5.5亿港元。
1、研发加“油门”,直指百亿市场
作为一家有台资背景的企业,东曜药业虽然曝光度并不高,但凭借着“能研发、能生产、能销售”实力并不亚于一线明星企业。
公告显示,东曜药业拥有7种在研生物药及5种在研化学药物,聚焦在“单克隆抗体药物、溶瘤病毒以及利基型化药”三大类领域。其中,核心药物TAB008正在进行III期临床试验,预计于2020年底至2021年初推出。
该药物是一种抗VEGFmAb药物及贝伐珠单抗的在研生物类似药,以罗氏公司开发的贝伐珠单抗原研药产品“阿瓦斯汀”的品牌名称出售。阿瓦斯汀一直是最广泛使用的抗VEGFmAb药物,自2004年进入市场以来,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具有丰富的实际证据。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2017年全球贝伐珠单抗市场达到76亿美元,中国市场达到17亿元,预计2022年将增长至8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8.6%。
目前,国家药监局仅批准贝伐珠单抗两种适应症,即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和非鳞状细胞非小细胞肺癌(nsNSCLC),相比于美国FDA已批准六种、欧盟EMA已批准七种适应症,贝伐珠单抗在中国的整体潜力是巨大的,预计会有nsNSCLC及mCRC以外的其他新适应症获批。
此外,基于贝伐珠单抗可以提高PD-L1抑制剂在多个肿瘤类型中的疗效,东曜药业还与苏州康宁杰瑞在今年3月达成合作,共同开发针对KN046(PD-L1/CTLA-4双特异性靶点抗体)与TAB008(人源化VEGF抗体)联合用药的创新疗法。
研发管线中,东曜药业ADC药物TAA013同样值得关注。作为含有曲妥珠及司他明的在研ADC药物,TAA013有望成为Kadcyla的替代药物,用于转移性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标准二期治疗。目前该药物正在进行I期临床试验,预期于2022年底完成III期临床试验,并于2023年推出。
图1:东曜药业在研产品管线
2、“既会生产又会经营”
除了产品管线发展潜力巨大外,经过九年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平台体系建设”,东曜药业“既会研发又会生产、经营”。
早在2012年底,东曜药业就已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抗肿瘤药品生产基地,包括小分子口服制剂、小分子针剂以及500L生物药中试车间等;2018年5月,东曜药业又建成13000平方米,具备8条2000L细胞培养规模的单抗药物生产线,成为国内生物制药行业大规模产业化基地之一。
不仅满足了自身需求,还能利用开放平台,对外提供CDMO及CMO服务,与其他制药企业进行合作。
2016年《江苏省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实施方案》出台后,苏州开拓药业将其1.1类靶向新药产品的研究开发与生产委托东曜药业的项目获得原CFDA批准,成为江苏省首个MAH试点案例。
图2:产业价值链各个阶段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尚未有产品获批上市,但自2011年起东曜药业就拥有了稳定的营销团队,业务范围遍及20多个省份、直辖市及自治区,覆盖450多家医院。根据与日本大鹏签署的协议,抗肿瘤药替吉奥胶囊(S-1)便一直由其进行国内营销推广工作。
招股书显示,2017年、2018年东曜药业营业收入分别是5160.8万元、3921.9万元,收益主要来自:与商业化S-1有关的营销服务佣金;向若干制药公司提供CDMO及CMO服务;收取的对外授出的TAB014许可费。
3、下一个港股超购王?
自成立以来,东曜药业只融资了两轮,总额8.4亿元,B轮融资于2018年8月完成,相较于其他未盈利赴港上市的制药企业而言,其融资轮数、额度显得“清淡”很多。
实际上,对于创新型生物企业来说,融资轮次少或许并非坏事。融资轮次越多,意味着公司的估值越高,如果没有相应业绩支撑,很容易出现上市破发的现象。9月25日,复宏汉霖在港交所上市便有此遭遇,发行价49.60港元/股,截至发稿44.85港元/股,与“成立10年来,经过三轮融资,近4亿美金,估值从400万美元涨到了近30亿美元,足足翻了750倍”有很大关系。
融资金额小也并不代表东曜药业研发乏力,不肯“烧钱”。据悉,东曜药业在2017年、2018年分别花费了1.06亿元及1.89亿元的研发费用。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东曜药业亏损达到2.69亿元,相比2017年亏损的1.49亿元,增量近乎翻倍。
全球发售招股书显示,此次东曜药业募资净额的80%拟用于支持一系列核心药物的研发和商业推出。具体来看:约30.0%的资金,将为TAB008进行中及计划进行的临床试验、注册备案准备及潜在商业推出(包括销售及营销)提供资金;约50.0%的资金,将为其他在研药物进行中及计划进行的临床前及临床试验、设施扩充、注册备案准备及潜在商业推出(包括销售及营销)提供资金;约15.0%的资金,将用于非项目特定的资本开支,主要包括:用于生物药物的质量控制、生产及质量保证设施;用于在苏州生产中心处所为若干在研药物建造新医学研究中心及生产设施;用于升级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及GMP软件等。
根据本次发售价情况,东曜药业市值将在35亿港元左右,约4.7亿美元,从B轮融资时的估值3.27亿美元来看,如此稳健的上市起步,或更易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一位业内人士直言,“东曜药业有望成为继亚盛后又一超购王”。
正所谓苦尽甘来。九年多的俯身做研发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和“平台体系建设”,如今,万众瞩目下,正待高光时刻来。
责任编辑:三七
声明:本文系药智网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