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基因起诉记者金微”名誉侵权案作出终审判决。
12月8日,深圳中级人民法院下达民事判决书,对“华大基因起诉记者金微”名誉侵权案作出终审判决。二审法院认定《华大基因被罚!14万孕妇基因已流到国外,细思极恐》一文内容并无明显不当。
根据案件涉及的证据显示,华大基因的“14万孕妇基因数据”研究项目确实存在外传基因数据、危害国家安全的嫌疑。但是华大基因不但没有反思,反而在项目重要信息上公开撒谎。
从企业业绩等角度来看,华大已经在为自己的“傲慢”付出代价。
美国、丹麦等国人员深度研究了国人基因数据
根据案件证据——华大基因科技公司、华大研究院发表在《Cell》杂志的《非侵入性产前检测的基因组分析揭示了遗传相关性、病毒感染的模式和中国人口历史》一文,以及美国研究人员发布的论文和外媒报道信息显示,无论主观有无故意,华大基因的研究项目确实导致了国人的大量基因数据外传到了国外,且有国外基因科研人员深度研究了这些基因数据。
证据显示,在涉案“14万孕妇基因数据”研究项目中,华大基因研究得到了国外的丹麦创新基金的工业博士基金”资助,有美国、丹麦等国不少于13家(位)的境外机构和外籍科研人员研究了华大基因提供的国人基因数据。
去年,科技部公布了2015年对华大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违规“通过网络将基因信息传递到境外”造成了基因数据泄露,可能会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的伤害。而美国两位议员就曾通过公开信形式指出,华大基因接触到美国的基因数据,并质疑是否存在国家安全风险。
从这个角度来看,华大基因的研究项目确实存在危害国家安全的嫌疑。
面对质疑,华大基因竟然撒谎
值得注意的是,华大基因为了“14万孕妇基因数据”研究项目辩护,在多项信息上公然撒谎。
华大基因曾表示,项目全部费用来自华大,项目全部由中国人完成,只有两名外籍科学家提供了思路和计算指导。根据案件审理中的一系列证据显示,以上明显属于谎言。
在案件一审中,华大基因曾当庭承认,其管理的国家基因库不仅将检测数据上传于互联网,还提供给包括境外研究者使用。
企查查信息显示,华大基因是全球领先的基因组学研发机构,拥有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分支机构与产业链。拥有如此强大的科研实力,华大基因不可能不知道“14万孕妇基因数据”研究项目可能存在的国家安全风险。在被媒体指出其缺点后却不反思改进,还通过撒谎的方式为自己辩护,其“傲慢”的企业文化可见一斑。
华大基因已经有些“吃老本”了
华大基因正在为其“傲慢”付出代价。三季报显示,华大基因2019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20.7亿,同比增长14.2%;实现归母净利润2.7亿,同比下降15.6%。目前华大基因总市值约241亿,较上市不久的千亿以上总市值,已经跌去了约四分之三。
华大基因的“基因测序第一股”光环已经暗淡。
华大基因最重要的核心业务是生育健康业务,这项业务为华大基因贡献了一半以上的营收,说是华大基因的中流地址也不为过。但是我国新生儿出生数量逐年下滑,这项业务未来增长极可能放缓,未来甚至可能下降。
华大基因的核心业务之一的肿瘤诊断相关业务2018年收入为3.57亿元,而主攻这项业务的艾德生物去年营收已经达到4.39亿元。在这一领域,华大基因已经出现被后期之秀反超的趋势。
通过核心业务分析,可看出华大基因已经有些“吃老本”了。而且目前仅A股就有21家基因检测类上市公司,行业竞争激烈。
从“圈地门”、“癌变门”、“裁员门”,到目前的“14万孕妇基因”事件后,希望华大基因能够吸取到足够教训。毕竟大家都对华大基因寄予了厚望。
原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8stNot49jIkucMVv5PJMOA
责任编辑:青霉素
本文系药智网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