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研替代全面到来了!
4月20日,山西省药械集中采购网发布《山西省医疗机构首批药品组团联盟集中带量采购文件》,宣布对21种药品进行带量采购。
目前,不少省份已经有过带量采购实践,但作为省级带量采购,山西省的带量采购几乎完全照搬国家带量采购的规则,就同一通用名下所有采购量进行带量采购,不区分质量层次,共同竞价,低价者占有市场。
分析人士表示,不出意外的话,山西将成为省级带量采购降价最狠的省份。如果山西规则扩展到其他省份,对于全国医药市场来说,原研替代全面到来了!
已经开展省级带量采购:大多区分质量层次
据趣学术梳理,目前,省级带量采购主要包括:
2019年11月,湖南抗菌药物专项集采启动,该带量采购遴选出52个品种128个品规,销售额高为主要遴选标准,而在招标规则上,仍延续了区分质量层次的规则。今年4月,该带量采购中标结果出炉,据报道,产品平均降幅为31.6%。
2019年12月,河北高血压和糖尿病门诊用药带量采购,15个药品被纳入。去年,国家宣布将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门诊用药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并要求各地积极推进带量采购,有效降低成本。在此背景下,河北率先对两病门诊用药进行带量采购,成为该项目尝鲜者。
在规则上,河北带量采购也是照搬了国家医保局组织带量采购不区分质量层次、价低者胜的原则,最终13个品种中选,其中9个为未过评产品,9个品种中选单价低于0.1元,整体价格比之前医院的药品销售价格平均降低69.39%。
河北带量采购虽然未区分质量层次,但规模小,对医药市场影响有限。
2019年12月,安徽也宣布对66个抗生素类和47种抗癌药(47个品种)带量采购,在谈判规则上,安徽省延续了此前规则,区分质量层次,而从谈判结果来看,113个品种最终只有35个药品谈判成功,其中包括29个抗生素药品,6个抗肿瘤类药品,平均降幅为35.16%。
2020年2月,福建发布文件,对未过一致性评价的、采购金额高的、竞争充分的、临床使用成熟的14品种进行带量采购,对投标企业设定门槛,只有规模药企可参加,虽然是最低价中标的原则,但带量市场只包括仿制药市场,在一定程度其实也是区分质量层次后的带量采购。
从招标结果来看,14个品种只有13个采购成功,与同产品全国最低采购价相比,中选品种最高降幅86.28%,最低降幅32.25%,平均降幅66.39%。
国家带量采购最核心的一条就是不区分质量层次,大家在同一起跑线进行价格竞争。从目前开展的省级采购,除了河北小量的带量采购,其他省份带量采购基本上仍延续了旧模式,区分质量层次,在此基础上的带量,只能说降幅,很难实现原研替代。
山西大突破:大规模带量,不区分质量层次
山西省d额带量采购是目前采购规模较大、照搬了国家带量采购规则的省级带量采购。
按照山西省分布的采购文件,采购量为该通用名下2019年全年采购量,从剂型来看,均为注射剂型,且注射剂还涵盖各种静脉滴注用注射液、悬混液、无菌粉针、冻干粉针、粉针剂等等,基本上将同一通用名下所有剂型都一网打尽了,涵盖了该通用名下所有注射剂型。
在这两条原则下,对于参与竞标企业来说,既包括仿制药的采购量也包括原研药的采购量,基本涵括了通用名下所有市场,其市场规模要大于福建的带量采购规模。
从降价规则来看,山西省不区分质量层次,低价者胜出。
当然,为了保证产品质量,趣学术关注到,在不区分质量层次的规则下,仿照福建降价规则,山西也给投标企业设定了投标门槛,只有在全国药企排名前500名的药企,或者是在山西省药品采购排名前三的药企。
从山西公布的采购平台记录的药品销售前3名的企业名单中,很多品种既有国产药企也有外资药企,从国内药企也主要都是规模企业。规模药企和外资药企之间省级层面的PK也要揭开序幕了。
对于国内企业来说,这意味着只要仿制药价格降得足够低,即使未过一致性评价,也可以挤占原研药市场了。
责任编辑:三七
声明:本文系药智网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