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数据监控下,医院采购高价药越来越难了!
在大数据监控下,医院采购高价药越来越难了!
昨日(6月30),上海市发布《加强药品挂网公开议价采购监管工作的提示》。文件表示,进一步加强药品挂网公开议价采购的监管工作,并将议价超黄线的药品纳入重点监管范围。
文件表示,上海市药事所将每月通过“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统计结果,公布议价超黄线品种最多的医疗机构排名以及议价涨幅最高品种的排名。
去年10月,上海开始全面实施药品挂网公开议价采购,流标和紧缺药品等可以申请在在上海阳光采购平台上挂网。挂网后,医院可以和药企自行议价并进行采购。对于医院和药企的议价,上海阳光采购平台设置绿、黄和红线进行提醒。
绿线指的是,该药品原中标价或挂网价、上海议价结果最低价与该药品十五省市最低采购价三者取低的价格,基本上医院议价属于最低价可获绿灯通行了。
黄线指的是:
1.原中标价或挂网价;
2.人社部药品编码标准库内同一编码品种的药品(原研药品或参比制剂除外)在本市的最高中标价或挂网价;
3.原研药品或参比制剂价格的一定比例;
4.主流品种价格(限新申请挂网公开议价药品)。
药品议价结果超过其中任意2条黄线则系统自动拦截、议价锁定,医疗机构需重新议价。红线显然是更高价格,其议价结果直接作废。
此外,上海文件还表示每季度将议价超黄线品种数靠前的医疗机构名单通报各区医保局和区卫健委。其中三级医疗机构由市药事所会同市医保监督所组织约谈,并抄送市卫健委及申康中心,一、二级医疗机构由区医保局组织约谈。市药事所将在阳光平台上建设完善议价采购预警模块,供各医疗机构及时查询议价超黄线药品汇总名单。
从上面措施来看,只要不是最低价格,医院议价结果都将被重点监控。在公示、约谈等措施震慑下,这会督促医院和药企进行议价谈判时,直接以最低价进行谈判。
实际上,上海并不是第一家对医院采购高价药动手的地区。
今年4月,河北省医保局印发《关于建立定点医药机构医疗费用指标异常增长预警提醒制度的通知》,通知表示,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同一通用名下,如果医院只采购价格高的不采购价格低,那么医保智能系统就会进行实时监控、预警。而朋友圈流传图片显示,因为通用名下药品采购价格过高,某知名三甲医院已经被要求提交说明。
责任编辑:三七
声明:本文系药智网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