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达生物在2020年SITC线上大会公布CD47单抗IBI188(Letaplimab)单药治疗晚期恶性肿瘤1a期临床研究结果。
2020年11月11日,美国旧金山和中国苏州——信达生物制药,一家致力于研发、生产和销售用于治疗肿瘤、代谢疾病、自身免疫等重大疾病的创新药物的生物制药公司宣布,在2020年癌症免疫治疗学会(SITC)线上年会以电子壁报形式公布其CD47单抗(IBI188,letaplimab)在美国开展的单药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1a期临床研究(NCT03763149)的研究结果。
NCT03763149研究是IBI188(letaplimab)单药用于经标准治疗失败的晚期恶性肿瘤的1a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估letaplimab单药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耐受性、安全性和PK/PD特性。本研究共设置7个剂量组,从0.1mg/kg至30mg/kg,每周给药1次,直至疾病进展、毒性不可耐受或其他需要终止治疗的情况。
本研究共入组20例受试者,截止到2020年6月18日,结果显示,letaplimab完成了所有预设剂量的爬坡,最高探索剂量为30mg/kgQW,各剂量组均未发生剂量限制性毒性,整体耐受性良好。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大部分为1-2级,无导致永久停药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无治疗相关死亡发生。此外,letaplimab单药使用后总体贫血发生率为15%(3/20),仅一例受试者(5%)发生3级一过性贫血,于首次给药当天出现,第2天恢复。同时,Letaplimab单药也在此项研究中观察到了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其中包括几例患者获得了较长时间的疾病稳定。
目前信达生物在美国和中国已先后完成了1a期至30mg/kg剂量组的安全性探索,共入组超过60例受试者,观察到的letaplimab总体耐受性良好。公司目前正在中国开展“评估IBI188联合阿扎胞苷治疗初诊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受试者安全性和有效性的1b/3期研究”以及“评估IBI188联合阿扎胞苷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受试者安全性及有效性的1b/2期研究”。同时公司正在美国开展“评估IBI188联合阿扎胞苷治疗初诊中高危MDS受试者安全性和有效性的1b期研究”。
NCT03763149研究的主要研究者,来自START(SouthTexasAcceleratedResearchTherapeutics)的AmitaPatnaik表示:
“近年来,肿瘤免疫检查点治疗逐渐成为研发热点。信达生物研发的letaplimab,是一种重组全人源抗CD47的IgG4单克隆抗体,临床研究数据显示了letaplimab良好的安全性,安全性与其他CD47单抗药物类似。此外,我们观察到此次letaplimab单药治疗过程中,几例患者获得了较长时间的疾病稳定,值得进一步开发letaplimab的联合治疗模式。”
信达生物制药集团医学科学与战略肿瘤部副总裁周辉博士表示:
“letaplimab是目前全球研发进度领先的CD47单抗药物,而CD47是继PD-1/PD-L1后又一个明星靶点,全球已有十多家公司开发了针对该靶点的分子并已进入临床开发,大多数分子都还处于1a期剂量爬坡阶段。信达在美国和中国已先后完成了letaplimab1a期至30mg/kg剂量组的安全性探索,共入组超过60例受试者。抗CD47单抗导致的贫血反应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而本次在SITC发布的来自美国的1a期研究的安全性数据显示了letaplimab整体耐受性良好,这使得我们对letaplimab的安全性充满信心,我们将快速推进开展letaplimab联合治疗的多项临床研究。”
“目前我们正在中美同步开展关于MDS和AML的多项临床研究。此外,letaplimab作为固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T细胞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具有协同抗肿瘤的作用机制,后续信达将会开展letaplimab联合达伯舒(信迪利单抗注射液)治疗多种实体瘤的临床研究。”周辉博士表示。
关于Letaplimab(CD47)
letaplimab,研发代号IBI188,是一种以CD47为靶点的重组全人源IgG4单克隆抗体。CD47是一种跨膜蛋白,它通过与巨噬细胞表面的信号调节蛋白(SIRP)相结合,传递“别吃我”的信号,来阻止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阻断这一髓系细胞检查点后,letaplimab增强了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吞噬,并促进了T细胞的交叉激活。
临床前数据显示letaplimab作用靶点明确、作用机制清楚、药效显著。连续给药4周,最高无严重毒性反应剂量为100mg/kg,每周一次,具有较好的安全性。1a期临床数据显示letaplimab完成了所有预设剂量的爬坡,最高探索剂量为30mg/kgQW,各剂量组均未发生剂量限制性毒性,整体耐受性良好。
关于NCT03763149研究
NCT03763149是一项在美国开展的1a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letaplimab单药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耐受性、安全性和PK/PD特性。
本研究共设置7个剂量组,从0.1mg/kg至30mg/kg,每周给药1次,直至疾病进展、毒性不可耐受或其他需要终止治疗的情况。
责任编辑:三七
声明:本文系药智网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