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抗癌中成药疗效,来源于含有的五种“西药成分” 商业 市场 深度 深度
作者:头孢 来源:药智网 时间:2022-02-07 评论: 0 阅读: 5989 A+ A-
导读

简单的中药+西药,也能成为独家抗癌中成药?

近日,患病多年的朋友偶然间从网络上得知一种抗癌神药,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特地向我咨询一下是否真如传言中有效,可当我看到这个所谓“神药”的说明书,心中顿感“奇葩”。


这款在报纸、电视及网络上大肆宣传的抗癌神药名曰“志苓胶囊”,2005年由福州世纪星制药有限公司获批上市,2016年则由福建省泉州海峡制药有限公司接替生产,最新上市许可持有人为福州市新海利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2021年8月30日完成最新的补充申请。


image.png

来源:药智数据


关于“志苓胶囊”的有关介绍,是由抗癌专家潘明继开创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基础后,独立研创的中西药结合专利抗癌药,最初经30多年的临床实践和动物实验不断筛选和完善得出的结果,用黄芪、绞股蓝、臼英、甘草等16味中药为主,辅以螺内酯、法莫替丁等5味化学药,利用了中药的扶正抗癌、提高免疫、调理脾胃作用,扬长避短,互补其不足,起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疗效。


经650例Ⅱ、Ⅲ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对中晚期癌症气阴两虚的症候有效率达91.3%,对各种癌症引起的发热、疼痛、咳嗽、气喘、失眠、食欲低下、吞咽困难、体重减轻、面色无华等症状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能全面解决各种中晚期癌症患者诸多症状的痛苦综合症。


image.png

图片来源:药智数据


但是,如果深究“志苓胶囊”适应症与处方成分的关联,把适应症中发热、疼痛、咳嗽、气喘、食欲不振、失眠、神乏、体重减轻等症状,与其中西药成分一一对应,无疑会发现一件更有趣的事情。


  • 吲哚美辛:属非甾体抗炎药的一种,具有抗炎镇痛、解热及缓解身体僵的作用,风湿性疾病当中起效快,镇痛效果好,也是著名的缓解癌性疼痛的药物之一。


  • 醋酸地塞米松:是著名的廉价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防止组织对炎症的反应,减轻炎症的表现,也可以抗体内毒素,抑制免疫,抗休克等作用,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应用广泛,可促进患者食欲、增加体重、改善晚期患者恶病质状态,并且据相关文献报道,大剂量地塞米松还有成功治疗淋巴瘤的病理(《地塞米松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安玉姬、盛立军--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 螺内酯: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甾体化合物,应用广泛的利尿剂,主要用于充血性水肿、肝硬化腹水、肾性水肿等水肿性疾病,肿瘤领域多用于中等量以上的癌性腹水患者的利尿治疗。


  • 法莫替丁:这是一种组胺H2受体拮抗剂,可以通过抑制胃酸保护胃黏膜,一般肿瘤患者出现进食较差时候,可以选择使用该药物。


  • 地西泮:别名安定,著名精神类药物,临床用于焦虑症、失眠、偏头痛、肌紧张性头痛、呃逆、炎症等等,镇痛安神效果俱佳,主要用于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


似乎,如果仅仅将吲哚美辛、醋酸地塞米松、螺内酯、法莫替丁及地西泮五款化药联合配伍,也能达到“志苓胶囊”中宣称的各项功效,医生更能根据患者个体因素增减,达到更精准、更合适的个体化用药。而不是如“志苓胶囊”一般固定成分、固定比例的复方制剂所来的死板。


image.png

图片来源:益药·康德乐大药房官网


另外,据网络资料显示志苓胶囊售价550元/瓶,共36粒,一瓶仅足够患者用药4天(9粒/每日),年治疗费用超5W,远高于吲哚美辛、醋酸地塞米松、地西泮、螺内酯等单独的西药的年总治疗费用,这又是为何?


而且,从根本上来讲,复方制剂相比单独的中药成分与西药成分,在研发上可不仅仅是简单的1对1或1对2的问题,其中更要研究西药成分的疗效与安全性,也要研究中药成分的疗效与安全性,更要证实中西复方制剂的疗效要大于两者单独用药、毒副作用要低于两者单独,而这一点上至少大多是复方制剂是并没有足够多临床数据进行支撑。


而在“志苓胶囊”诞生之前的年代,有着相同原理的“中西药复方制剂”早就已经泛滥成灾了,据了解,经国家审批的含西药成分的中成药有160余种,均为Z字头批号,也是在1985年《药品管理办法》实施后,国家严格药品审批制度,已经淘汰了一批质量、效果不好的中西药复方制剂,而对部分具有较好疗效且并无巨大毒副作用的复方制剂,国家则选择保留了下来。但在如今就连PD-1都能内卷到很多创新药企无以为继的时代,实在想不出这样将中西药成分糅合在一起的“缝合怪”有什么流通于市面的价值?


对此,药智网数据中心主任、原重庆肿瘤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夏学励表示,中西药复方制剂的出现是有特殊背景的,以前国家提倡中西医结合,却有很多人因此掉入了“中西药合用治疗疾病效果会更好”的误区,在加上当时国家对于这类药的审批也比较宽松,在2000版药典中收录了几百种,且大多数集中抗感冒药、止咳平喘药、胃肠类药等种类,添加的西药成分主要有马来酸氯苯那敏、对乙酰氨基酚、麻黄碱、苯海拉明、维生素C等。


但这类药的安全性问题很多,随着不良反应报告的逐渐增加,再加上人们对中西医结合的认识加深(中西医结合不等于中西药合治),国家也开始重视这类药了,相继淘汰了许多品种,到2010版药典就只保留了20多种。


总而言之,这类药是既不科学,也不合理的存在,中医讲究辨证施治,西医讲究配伍,中西药复方制剂则完全没法把握两者原则。虽由于目前中国本身的特殊情况,短时间内不可能尽数淘汰这类药,但总体上我们却也应当倡导在不合理药物上淘汰问题上,能更加积极的发挥主管能动性。毕竟就前景而言,这类药毫无疑问是不乐观的,个人认为淘汰也是迟早的事。


分割线.png


责任编辑:青霉素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药智网立场,欢迎在留言区交流补充;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1
游客需要先 登录 才能评论
评论(0)
暂无评论
热门推荐
7月4日至7月5日,河北雄安国际会展中心。
1年前 阅读: 3713
连续性制造的优势有哪些?
博药 3年前 阅读: 2241
下一个first in class 新药诞生地?
博药 3年前 阅读: 2232
国内戒烟市场,可以给我们答案。
氨基观察 3年前 阅读: 1497
新冠产品驱动各企业利润大增?
时生 3年前 阅读: 2914
如何建立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体系?
博药 3年前 阅读: 2694
未来两年“顶流”药物的变化趋势又是怎样的呢?
氨基观察 3年前 阅读: 1654
药智数据根据客户的需求对全球临床试验数据库进行全面升级,本次...
药智网 3年前 阅读: 3878
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