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环虎伺CDMO,“孤勇者”凯莱英如何杀出重围? 药圈 职场
作者:陈正青 来源:药智网 时间:2022-04-25 评论: 0 阅读: 2191 A+ A-
导读

凯莱英季报背后。

近日,凯莱英发布2022年一季度报告,营业收入20.62亿元,同比增长165.28%;归母净利润4.99亿元,同比增长223.59%。


在整个医药行业利润缩水、股价下跌的背景下,凯莱英的季报可谓独树一帜的“孤勇者”,迎来开门红。


但从长期来看,公司的CDMO业务前景如何,也取决于整个行业发展,凯莱英如何杀出重围?


狼环虎伺CDMO


自去年底以来,包括凯莱英在内的整个CXO行业股价持续暴跌,外界纷纷质疑,CDMO行业是否将要“入冬”。


尤其是,在“药明系”的示范下,各大CXO公司纷纷将一体化作为公司发展的战略,让未来CDMO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另一方面创新药巨头开始自建CXO。


2021年,辉瑞将原隶属于辉瑞医院治疗业务的CDMO业务部门拆分并独立运营,命名“CenterOne”,一举成为全球第六的CDMO企业。


国内的一些管线较多的创新药企如百济神州、恒瑞医药也在自建CXO团队,未来或通过并购等手段摆脱对CDMO公司的依赖。


然而,与更依赖人力成本的CRO不同,CDMO的门槛更高,一款产品临床阶段生产与商业化生产完全是两回事,商业化生产更依赖核心工艺、原材料、资本投入。


因此,一体化CXO想要进入CDMO领域并不容易,没有技术沉淀盲目扩张,将导致业务范围优势难以转化为规模效应。


此外,当前CDMO市场仍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创新药研发主体从大型制药巨头向中小型biotech公司、科研院所等转移,这些中小型研发主体更依赖CDMO公司帮助其快速实现商业化。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全球CDMO市场从2016年的353亿美元增至2020年的55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2%,预计到2025年全球CDMO市场规模将达到106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4%。


图片1.png

全球CDMO市场份额

来源:凯莱英招股书


因此,短期内CDMO市场仍是“跑马圈地”的竞争格局,各家CDMO公司都在扩充产能。


93亿超级订单或生变?


2021年至2022年,凯莱英拿下三笔超93亿元人民币新冠口服药Paxlovid订单。


拿下Paxlovid订单对凯莱英的影响不言而喻,若三大订单均能正常交付,该部分收入就已超过凯莱英2021年全年收入的一倍;另一方面更是打响了知名度,让其在新冠抗病毒药领域及其他领域获得更多潜在机会。


然而,天不遂人愿。


由于使用资格要求复杂、新冠检测减少、人们认为奥密克戎病毒并不严重以及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全球范围内对辉瑞新冠口服药物Paxlovid的需求意外减少。


辉瑞此前预期,在加紧生产的前提下,今年一共只能提供1.2亿个疗程,并预计截至2月初的合同销售额至少为220亿美元。其中,作为最大买家的美国将以每一疗程约530美元的价格采购了多达2000万个疗程。


实际情况是,截至4月上半月,辉瑞已向美国交付了150万个疗程的Paxlovid,而全美药店里仍有50万个以上疗程的Paxlovid可供使用。除了美国,Paxlovid在日本、韩国和英国的使用情况也不如预期,使用量占交付量比例不足三分之一。


因此,如何削减外界对Paxlovid的期待,以减缓对凯莱英自身的影响,成为首要问题。


凯莱英加快布局大分子CDMO也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终局之战:大分子CDMO


小分子CDMO是凯莱英的核心业务,同时也是优势业务,在中国商业化阶段化学药物CDMO市场份额达22%,排名第一。


与小分子CDMO相比,大分子CDMO市场的增长空间更大,增长速度也更快,但凯莱英在大分子CDMO领域的投入才刚刚启动,2021年新兴服务收入为3.98亿元,同比增长67.43%,仅占总营收的8.57%。


显然离其所期待的“双轮驱动”还有一段距离。


图片2.png

中国生物药市场规模

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


在市场竞争方面,全球生物药CDMO趋向集中。


2021年,前6大公司合计市场份额达到63%,有望在未来几年将进一步提升至80%的水平,呈现强者恒强的态势。


图片3.png

全球生物制药研发服务外包市场份额 

来源:药明生物官网


主要是由于大分子生物药的结构较为复杂且稳定性差,生产制备存储的难度更高,产能瓶颈难以突破,技术壁垒明显高于小分子,对一体化CXO的依赖程度也更高。


因此,中短期内,药明生物在大分子生物药CDMO领域的霸主地位很难被撼动。


也许凯莱英可以凭借在小分子CDMO领域积累的客户和知名度,竞争前三名的位置。


结语


拿下辉瑞新冠口服药超级订单后,凯莱英一季报的成绩属实“亮眼”,也符合预期。


但要想突破发展瓶颈,增加业务弹性,还需要加大对“双轮驱动”中的新兴业务投入,在大分子、基因治疗CDMO领域实现突破。


参考资料

1. 各大公司招股书、年报。来源:官网

2.《现实很骨感!辉瑞(PFE.US)新冠口服药物Paxlovid需求远低于供应》,智通财经 2022-04-19

3.《辉瑞入局、百亿大单频频,2022 CDMO即将爆火?》,MedTrend医趋势,2022-02-18

4.《投资策略突变,高瓴正悄悄押注第二代CXO头部公司!》,瞪羚社,2022-3-28

5.《财报里的真相之医药行业丨凯莱英2021年业绩大增 产能扩张致负债翻番》,每日经济新闻,2022-4-2


文末标志.png

责任编辑:八角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药智网立场,欢迎在留言区交流补充;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1
游客需要先 登录 才能评论
评论(0)
暂无评论
热门推荐
7月4日至7月5日,河北雄安国际会展中心。
1年前 阅读: 3713
连续性制造的优势有哪些?
博药 3年前 阅读: 2241
下一个first in class 新药诞生地?
博药 3年前 阅读: 2232
国内戒烟市场,可以给我们答案。
氨基观察 3年前 阅读: 1497
新冠产品驱动各企业利润大增?
时生 3年前 阅读: 2914
如何建立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体系?
博药 3年前 阅读: 2694
未来两年“顶流”药物的变化趋势又是怎样的呢?
氨基观察 3年前 阅读: 1654
药智数据根据客户的需求对全球临床试验数据库进行全面升级,本次...
药智网 3年前 阅读: 3878
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