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开拓药业 商业 市场
来源:阿基米德 时间:2021-12-31 评论: 0 阅读: 2060 A+ A-
导读

中医药尽享荣光,在疫情防控中起着独特作用,但最后还是化药默默扛下所有。

开拓药业至少是勇敢的。


中医药尽享荣光,在疫情防控中起着独特作用,但最后还是化药默默扛下所有。


新冠流感化,只能指望小分子口服药,而不是颗粒口服中药。


继默沙东之后,辉瑞也将与95个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共享新冠小分子口服药,而今年中国人均GDP有望超1.2万美元,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


国产新冠小分子口服药具有战略意义。


万春医药单日股价暴跌61%,开拓药业今日股价跳水70%,并不意味着创新药生态恶化,而是唤醒各方回归常态。


新药研发九死一生,要习惯于临床受挫,习惯于IPO失败,习惯于大部分Biotech消失。


下一个开拓药业注定会出现,而中国创新药进化的趋势不会反转,出海的步伐不会后退。


鼓励创新的措施应该更加进取。


普克鲁胺是第二代雄激素受体(AR)拮抗剂,本来是抗前列腺癌的药物,基于美国Medivation公司原研药恩杂鲁胺的核心结构改动而来。


开拓药业注意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新冠患者中,男性的病情进展、住院与死亡情况非常严重,女性则相对好一些。


遇事不决,量子力学。机制不明,肠道菌群。


调节肠道菌群的药物可治疗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抑制雄激素受体信号的药物可治疗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相信很多人从一开始就抱着手看热闹。


12月27日晚,开拓药业公布普克鲁胺治疗轻中症新冠患者的III期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中期分析数据结果,没有达到统计学显著性。


此前巴西数据被Science称为“好得难以置信”。


今年3月11日,开拓药业公布一项未经同行评审的巴西对普克鲁胺药物的研究结果。数据显示,普克鲁胺对轻中症男性患者的住院风险降低100%,轻中症女性患者的住院风险降低90%;重症新冠患者的死亡风险降低92%,住院天数缩短9天。


普克鲁胺在巴西临床试验结果的预印本文章曾向NEJM和TheLancet投过稿,但都被拒绝。


截至11月底,开拓药业3个新冠MRCT(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花了约2000万美金,目前仍有约12亿人民币在手现金,有信心未来12个月支持现有管线运营。


辉瑞新冠小分子口服药Paxlovid,可媲美新冠中和抗体的治疗效果,轻中度新冠患者在确诊三天内服用,住院或死亡风险可降低约89%。


新冠小分子药物,产能大,成本低,常温储运,口服便利,具备大规模常态使用的能力,真正使新冠病毒流感化,从住院治疗为主向居家自行服药过渡。


国产新冠口服药仍在努力。


真实生物口服新冠药阿兹夫定(原本是靶向RNA逆转录酶的抗艾滋病1类新药),正在中国、巴西、俄罗斯开展III期临床试验,绕过了美国。截至11月底,国内临床试验方面,已完成242例患者入组,正在协调增加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为III期临床试验分中心,加速推进剩余患者入组,尽快申请国内附条件批准上市。国际临床试验方面,巴西III期临床试验完成190例患者入组(计划入组342例),俄罗斯临床试验完成试验入组134例。


拓新药业正被炒作阿兹夫定原料供应商概念。


君实生物与旺山旺水生物达成合作,共同承担口服核苷类抗新冠病毒候选药物VV116在全球范围内的临床开发和产业化工作,已经向中国药品监管部门递交临床试验申请,在乌兹别克斯坦的临床试验申请已获批准。


先声药业11月17日引进新冠小分子口服药SIM0417,与辉瑞Paxlovid同属3CL蛋白酶抑制剂,对多种新冠变异株,包括高传染性的德尔塔株,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


广生堂12月24与药明康德签约,合作开发新冠小分子口服药3CL蛋白酶抑制剂,由药明康德完成临床前候选药物(PCC)和临床前化合物(IND)的相关研究工作,预计2022年底由药明康德递交Pre-IND(临床审批前)会议申请。


众生药业控股子公司众生睿创的抗新冠病毒项目处于药物发现阶段。


image.png


巴西数据神奇,而中期数据惨淡,开拓药业今早的电话会透露:中期分析数据均来自美国。


到跨国药企的大本营去抢食市场,面临的标准非常严格,当前多个中国创新药在美国进入特别审批通道,FDA俨然成为生死判官。


明年将是创新药国际化元年,惊心动魄的大戏开演。


2019年11月,百济神州泽布替尼成为首个获美国FDA批准上市的中国自主开发创新药(2018年3月,中裕新药Ibalizumab获FDA批准上市,其实是从Genentech引进的),获批主要依据中国临床数据。


2019年12月,石药集团玄宁成为首个获得FDA批准的中国本土改良型新药,在美国的临床开发是依据中国的安全及疗效数据。


中国创新药完全基于美国临床数据获FDA批准上市的,几乎还没有。


国际化是方向,但真正的考验还未到来。


信达生物PD-1明年2月10日将接受FDA审评,上市申请基于国内开展的三期临床试验结果,没有做国际多中心临床。而FDA会不会打击这个软肋,存在不确定性。


和黄医药向FDA滚动提交索凡替尼上市申请,基于两项成功的中国III期神经内分泌瘤临床研究,以及在美国开展的一项研究数据支持。


百济神州全球研发负责人汪来说,看一个药企是不是真正走出国门,要看有没有做全球大三期临床试验,“一个全球性三期试验,我们经常要开一百到两百个中心。”


全球大三期,是最烧钱的地方。


在海外市场,尤其是在美国,同类型药物中,第一个实现上市了,如果后来者疗效不是很突出,很难与前者竞争。从中国起步的公司,要突围而出,做头对头试验可用数据来证明自己的药物更有效和安全。汪来认为,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药企敢于做这种头对头的挑战,但是目前来看,依然存在很多困难。


海外临床试验成本高。尤其做头对头试验需要买对方的药,2018年底,百济神州启动百悦泽(泽布替尼)头对头伊布替尼的ALPINE研究,伊布替尼当时在美国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费用大约在12万美元/年,且入组的患者中,300多名是使用伊布替尼的患者,许多患者需要用药几年,买药的费用加上临床本身的费用十分巨大。汪来说,“好多人说我们烧钱,但对于药企而言,有时是无法回避的,因为你想证明药物是国际领先的话,就不得不投入。”


中国药促会资料显示,中国药企开展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从2016年66项增加到2020年147项,2020年底-2021年国内已有多个创新药向美国FDA提交上市申请并获受理,其中万春医药普那布林已经受挫,4个PD1(信达生物、百济神州、君实生物、康方生物)、和黄医药索凡替尼、传奇生物CAR-T西达基奥仑赛、亿帆医药F-627将在明年面临大考。


License-out只是出海的初级阶段,国内创新药企把新药授权给跨国药企,获得首付、里程碑付款以及收益提成,属于低风险的权宜之计。以自主团队实现商业化,才标志着出海的真正成功。


相比辉瑞Paxlovid,普克鲁胺临床试验方案存在遗憾,招募的患者纳入全人群,未做限制,有相当比例的入组病例接种过新冠疫苗,且没有基础病的限制,大大增加了治疗组和对照组做出显著差异的难度。


先行者万春医药、开拓药业的教训,也将启发后来者。


分割线.png


责任编辑:青霉素


本文系药智网转载内容,图片、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1
游客需要先 登录 才能评论
评论(0)
暂无评论
热门推荐
7月4日至7月5日,河北雄安国际会展中心。
1年前 阅读: 3713
连续性制造的优势有哪些?
博药 3年前 阅读: 2241
下一个first in class 新药诞生地?
博药 3年前 阅读: 2232
国内戒烟市场,可以给我们答案。
氨基观察 3年前 阅读: 1497
新冠产品驱动各企业利润大增?
时生 3年前 阅读: 2914
如何建立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体系?
博药 3年前 阅读: 2694
未来两年“顶流”药物的变化趋势又是怎样的呢?
氨基观察 3年前 阅读: 1654
药智数据根据客户的需求对全球临床试验数据库进行全面升级,本次...
药智网 3年前 阅读: 3878
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