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新冠概念”在三个月内一飞冲天。
提到九安医疗,短时间内的暴涨被人津津乐道为“妖股”。
然而,近日九安医疗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天津证监局发来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
经查,九安医疗在1月7日仅披露了部分检测成功的实验结果,未对全部实验结果进行披露,披露信息不完整。刘毅作为九安医疗董事长、总经理,邬彤作为九安医疗董事会秘书,对上市公司临时报告信息披露的完整性承担主要责任,天津证监局决定对二人采取监管谈话的监督管理措施。
隐藏不利信息
今年1月7日,九安医疗曾披露公告称,公司于2022年1月5日晚间收到了美国FDA安排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RADx项目就iHealth新冠抗原家用自测OTC试剂盒针对Omicron变异病毒的测试性能实验报告,并称该报告显示“iHealth-Covid-19 Antigen Rapid Test在实验中100%的检测出了最大CT值为21.59(n=5)的Omicron活性病毒样本”。
其中100%的数据,让九安医疗在休整一周后股价连续涨停。
值得一提的是,在九安医疗向深交所报备的英文原版文件中,其实还存在7例检测结果出现“Negative(阴性)”的样本,也就是说自测试剂盒未能检测出奥密克戎变异病毒。
在这7例样本中,CT值等于22.86的一个样本,其3次检测结果为阳性,2次检测结果为阴性;CT值大于22.86的6个样本,其30次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这就意味着,所谓“100%检出率”仅来自于最大CT值为21.59(n=5)的奥密克戎活性病毒样本,而CT值高于22.86的样本存在大概率的漏检情况,而这一不利情况却被九安医疗隐藏了。
这一漏洞成功吸引了监管层面的注意。1月12日,深交所在关注函中对九安医疗连发七问。
随后,公司在回复深圳证券交易所关注函时称,“披露了全部实验组样本阳性检出率:CT值≤21.59时可全部检出,CT值22.86时可60%检出,CT值≥23.87时完全不能检出。”
面对“选择性规避”的质疑,九安医疗解释称,公司在公告中用尽量简短的措辞是基于考虑到公告中如专业术语过多造成的无法理解问题,但在措辞的易懂性和完整性方面,就相关规定确实有待加强改善。
对订单需求仍有信心
去年11月起,九安医疗接连斩获多个国际大单。正因如此,九安医疗股价截至1月18日盘中达到88.88元高点,相较两个月前股价大涨12倍,其中包括28个涨停板。
然而,此番收到一纸监管并没有影响九安医疗对未来的海外订单需求产生担忧。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因信息披露不完整而被采取监管谈话的监管措施,并非重大处罚,因而不会对公司业务产生重大影响。
早在1995年,九安医疗便已成立,经过15年发展最终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在“新冠概念股”之前,九安医疗还曾是资本市场热捧的“小米概念股”和“苹果概念股”。
2010年,九安医疗从传统的ODM/OEM转型升级为智能医疗硬件企业,创建自主创新品牌iHealth,推出与苹果手机相连的移动互联血压计,得到美国苹果公司大力支持;此后又陆续推出多款个人健康类可穿戴设备,获得小米科技2500万美元战略投资,并成为小米生态链合作伙伴。
但这些成绩并未带来业绩的飞涨,直到2020年疫情爆发,九安医疗的扣非净利润终于转正,其营收也实现了爆发式增长,从上年的7亿元暴增至20亿元,增幅达到184.36%。
不过,截至2月14日收盘,九安医疗自高点已累计下跌33.4%。
责任编辑:大乔
声明:本文系药智网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