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顺利的华东医药:医美、工业微生物业绩全面暴增,葛兰、赵蓓、高毅抢筹 商业 市场
作者:瞪羚社 来源:药智网/瞪羚社 时间:2022-04-30 评论: 0 阅读: 2175 A+ A-
导读

华东是不是近年来转型最成功的代表?

当初创型Biotech如雨后春笋般涌现,Biotech和Pharma的分工似乎已成为医药市场成熟的必然结果。


2009年,辉瑞收购惠氏,后者旗下的13价肺炎疫苗让辉瑞常年蝉联“疫苗之王”的宝座。百时美施贵宝的O药和默沙东的K药也分别来自对Medarex和先灵葆雅的收购,然后才有了后来PD-1双雄的寡头格局。


从欧美的医药市场不难看出,重磅核心单品往往都不是Pharma们自主研发的。


当下国内创新药市场的持续低迷,对转型药企的商业化能力和现金流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即使强如恒瑞,仅依赖“自研+BD”两条腿走路也难免遇到一季度营收和利润“双降”的业绩滑铁卢。


相比之下,国内另一家老牌综合型药企华东医药仿照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秉持着长短期项目并重、差异化纵深布局的策略,在当下业绩和未来战略之间取得平衡,着实不失为智者的做法。


4月27日晚间,华东医药披露了2021年年报和2022年一季报。报告显示,华东医药2021年全年营收345.63亿元,同比增长2.61%;扣非后净利润21.89亿元,同比下降9.91%。


2021年四季度华东医药同比指标已转为正向增长,实现营业收入86.36亿元,同比增长5.54%;扣非后净利润4.27亿元,同比增长7.04%,成为整个创新药市场的业绩寒冬里一簇珍贵的火苗。2022年一季度公司业绩持续企稳回升,实现营业收入89.33亿元,同比增长0.4%;扣非后净利润6.99亿元,同比增长0.39%。


华东医药灵活多变的创新转型策略也得到了众多二级机构的肯定。今年一季度华东医药的股东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前十大股东中出现了葛兰的中欧医疗和赵蓓的工银瑞信前沿医疗,以及挪威中央银行、高毅资产等知名投资机构的身影。


种种迹象表明,深谙“纵横”之道的华东医药,即将乘着创新药、医美、工业微生物“三驾马车”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image.png


01

靶点、技术平台布局前置化


合纵连横构建全球研发生态圈


面对悲观的市场环境和现金流的巨大考验,注定会有一批创新药企无法度过寒冬。当资本对当下“远水不解近渴”的管线不再买账,创新药研发的不确定性对药企估值的负面影响正在不断放大。就当下看,探索全球新前沿管线结合差异化licensein或许是部分手握现金的创新转型药企度过寒冬最好的方式。如何最大限度地规避研发风险,迅速扩充自身管线,已成为国内创新药企转型时期的关键任务。


凭借出色的BD能力,华东医药正在探索出一条独特的转型创新道路,公司近年来的布局证明了管理层超出寻常的眼光。围绕“肿瘤+内分泌+自免”三大领域,华东医药聚集了一大批技术平台和first-in-class管线引进,以求对原有市场药物实现“降维打击”。目前,华东医药共有6款创新型药物进入临床III期或商业化阶段。随着研发项目的依次落地,华东医药的业绩有望取得跨越式的增长。


2020年10月,华东医药授权引进ImmunoGen靶向叶酸受体α(FRα)的ADC药物Mirvetuximab,正式进军ADC领域。今年3月,ImmunoGen完成了Mirvetuximab用于治疗FRα高表达的铂耐药卵巢癌关键性单臂临床试验,客观缓解率为32.4%。作为名副其实的first-in-class药物,Mirvetuximab的治疗效果已远超铂耐药卵巢癌当下的治疗水平,将有望颠覆单药化疗的治疗格局,实现卵巢癌的无化疗时代。


Mirvetuximab的成功为华东医药的ADC领域长期发展战略奠定了良好的开局。今年2月,华东医药从德国HeidelbergPharma引进了全新作用机制的鹅膏蕈碱毒素平台。作为目前全球唯一的RNA聚合酶II抑制剂,鹅膏蕈碱毒素能够有效杀伤静默期肿瘤细胞,在预防肿瘤复发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优势。管线方面,华东医药选择引进靶向BCMA和PSMA的ADC药物HDP-101和HDP-103。不难看出,华东医药选择了更加成熟的靶点,利用鹅膏蕈碱毒素平台打造产品的差异化,可见管理层在最短时间内迅速打造ADC领域研发生态链决心。


此外,华东医药还先后投资了抗体研发生产公司荃信生物、ADC连接子与偶联技术公司诺灵生物,孵化了拥有ADC药物毒素原料全产品线的珲达生物,控股了多抗平台型研发公司道尔生物,不断丰富华东医药独有的ADC全球研发生态圈,实现在肿瘤治疗领域领先的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化布局。


image.png


华东医药在自身免疫领域的布局也同样贯彻长短结合的策略。2022年2月,华东医药从Kiniksa授权引进了已在美获批上市的Rilonacept和已完成I期临床的Mavrilimumab,获得了包括中国在内24个亚洲国家的独家许可,包括开发、注册及商业化权益。华东医药正在全力推进Rilonacept在中国的注册上市。作为迄今为止唯一一款治疗复发性心包炎的药物,Rilonacept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值得期待。


华东医药在降糖减重领域的布局也即将实现飞跃。其申报上市的利拉鲁肽注射液糖尿病适应症目前已完成药品注册核查,减肥适应症已完成国内III期临床研究。依靠强大的渠道能力,阿格列汀、利拉鲁肽和TTP273将在短期内迅速巩固华东医药在降糖领域的护城河。就在长期角度上,华东医药正在积极布局下一代降糖减重产品GLP-1/GIP双靶点激动剂SCO-094,以及控股子公司道尔生物在研的GLP-1R/GCGR/FGF21R靶点的多重激动剂,可用于2型糖尿病、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等疾病的治疗,已于2022年4月获批在新西兰开展I期临床试验。。


随着三年来近20笔BD交易的落地,华东医药已建立起以内分泌、肿瘤和自免领域为重点,以中美华东国际新药研发中心为核心、科学开放的全球化研发生态圈。目前已拥有近40款在研创新药及生物类似物的华东医药,正在积极打造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ADC研发平台,为医药产业的持续发力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image.png


02


“尖刀”医美:一个“滚雪球”的赛道


“颜值经济”可谓是华东医药手上的一把“尖刀”。华东医药的医美业务2021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约10.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3.28%;2022年第一季度,医美业务营业收入4.53亿元,同比增长226.8%。作为“轻医美”时代的明星产品,去年8月初出茅庐的“少女针”在医美市场的表现可谓惊艳,上市仅半年销售额已达3.42亿。


华东医药的雄心并不满足于“少女针”的一枝独秀。除了核心产品“少女针”,华东医药的其他重磅产品也即将“全面开花”。MaiLi、埋线等其他医美产品也有望陆续获批,进一步开启国内医美业务线的放量进程。冷触美容仪酷雪GlacialSpa已于今年3月在国内开展销售服务,并已获得韩国和台湾地区的上市许可;冷冻溶脂产品CooltechDefine及激光脱毛设备Primelase在国内的注册工作已正式启动。


image.png


近年来,华东医药仍在不断探索潜在市场,产品继续面向高端市场的全品类布局,并逐渐由面部医美向身体塑形等方向拓展。2021年4月,其全资子公司Sinclair收购了西班牙能量源型医美器械公司HighTech,今年2月又完成了对美国能量源型医美器械公司Viora的收购。完成此次收购后,华东医药医美业务实现了能量源医美器械产品种类的全布局,也为其打开全球最大医美市场——美国市场作了全面的准备。


随着国内肥胖发病率的不断提升,中国的减重和身体塑形市场未来10年将迎来迅猛的发展。2020年,我国18岁以上居民的肥胖比例已经达到了50.7%。目前,中国的身体塑形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接受身体塑形的比率仅达到每千人0.8次。由于渗透率提升、非侵入式医美设备的丰富和精细化项目服务,身体塑形未来将有望成为千亿级规模的蓝海。我们看到,医美业务正处于全面爆发期的华东医药,即将抓住减重和身体塑形的下一个市场风口。


image.png


截止2022年一季度,华东医药的少女针在国内已覆盖400家医院,700多名医生。短短4个月的时间,凭借少女针的强势表现,华东医药顺利地完成了医美业务的良好开局,并正在加紧布局医美国际化市场。目前,华东医药医美板块海外员工占比已达到84%,已拥有“微创+无创”医美国际化高端产品35款,其中海内外已上市产品达21款,在研全球创新产品14款,产品组合覆盖面部填充、埋线、皮肤管理、身体塑形、脱毛、私密修复等非手术类主流医美领域,已形成综合化产品集群,产品数量和覆盖领域均居行业前列。


其实,“医美”和“创新药”本就是两个最佳拍档。以医美业务的高速增长实现强大的自我造血能力,为极度烧钱的创新药资产保驾护航,以“创新药+医美”的双轮驱动战略逐渐推动业绩和估值的共同提升,最终实现戴维斯双击。华东医药的创新转型正在完美复制艾尔建战略的成功。


image.png


03


无尽的想象:进军工业微生物的汪洋大海


在医美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华东医药又继续提出了工业微生物的发展战略构想。2020年初,投资成立了浙江珲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布局工业微生物领域。经过两年的时间,华东医药目前已经掌握了完整的核苷生产工艺技术,已立项储备百余款产品。


为了进一步加快核苷类产品产业化的步伐,2021年的11月和12月,公司成立了湖北美琪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并收购了安徽华昌高科药业有限公司,通过固定资产整合的方式迅速实现工业微生物板块的产业化发展战略。


2021年,华东医药工业微生物板块合计实现收入4.18亿元,同比增长69.2%;2022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9%。工业微生物板块的战略规划正在为华东勾画出医药制造板块的第二增长曲线。


不难看出,华东医药在工业微生物领域的布局,也同样贯彻了管理层的“纵横”之道。


通过从产业端向上游“纵”向拓展,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生物制造的优势,优化药品生产工艺,降低公司产品成本;


而从医药向大健康、特殊功能化学品、材料等“横”向延伸,通过合成生物学的技术应用,进行医美产品的升级迭代。


此外,作为能够广泛用于mRNA疫苗和药物、寡核苷酸药物、抗病毒药物及核酸体外检测试剂的开发和生产,核苷产品是目前新冠病毒检测和治疗领域的重要原料。珲达生物的发酵基础核苷、酶转化核苷、修饰核苷、保护性核苷和三磷酸化核苷等一系列系列研发管线,以及国内领先的毒素和修饰核苷商业化开发,也将为华东医药在后疫情时代的业务发展带来无尽的想象。


基于创新技术、产业化布局、国际化发展三大要素,积极布局“高创新性、高技术壁垒、高附加值”的工业微生物产品线,长期看来必将为华东的医药制造板块起到赋能作用。


结语:一怒而诸侯惧,安居则天下息,是对战国时期的外交家张仪的评价。


随着医美业务的迅速放量,工业微生物的爆裂增长,以及创新药的里程碑不断兑现,我们看到了一个正在凭借“纵横”之术实现老牌学霸创新转型的华东医药。


当“三架马车”同时驱动,我们期待看到华东医药向国际型BigPharma的华丽转身。


分割线.png


责任编辑:青霉素


本文系药智网转载内容,图片、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1
游客需要先 登录 才能评论
评论(0)
暂无评论
热门推荐
7月4日至7月5日,河北雄安国际会展中心。
1年前 阅读: 3713
连续性制造的优势有哪些?
博药 3年前 阅读: 2241
下一个first in class 新药诞生地?
博药 3年前 阅读: 2232
国内戒烟市场,可以给我们答案。
氨基观察 3年前 阅读: 1497
新冠产品驱动各企业利润大增?
时生 3年前 阅读: 2914
如何建立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体系?
博药 3年前 阅读: 2694
未来两年“顶流”药物的变化趋势又是怎样的呢?
氨基观察 3年前 阅读: 1654
药智数据根据客户的需求对全球临床试验数据库进行全面升级,本次...
药智网 3年前 阅读: 3878
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