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下午,在广交会的开幕当天,我们采访了上海全宇生物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刘三民先生。分别从医药行业的现状,结合行业的热点以及与互联网融合的发展趋势,用北方人特有的爽直带你透视行业的现状,展望未来。
上海全宇生物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刘三民专访
背景资料:
刘三民,上海全宇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同时兼任驻马店市工商联副主席、遂平县工商联主席、驻马店市光彩事业促进会(全宇)助残基金会主任等职务。曾先后荣获“河南省首届优秀复转军人年度十大新闻人物”、“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遂平县十佳青年企业家”、 “优秀民营企业家”等荣誉称号。
集团公司下辖:上海全宇生物科技遂平制药有限公司;上海全宇生物科技确山制药有限公司;河南仲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9个子公司。
今年的广州一反常态的闷热,穿着羽绒服棉大衣等标准冬季装备的各地药交会参展商们可傻了眼了。药价全面放开,新版GMP大限将至,取消GSP、GMP认证,各地招标政策,网售处方药的放开,乱花迷人眼,医药行业的各种信息像约了似的,齐齐在广州药交会绽放。
11月27日下午,在广交会的开幕当天,药智网记者采访了上海全宇生物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刘三民先生。分别从医药行业的现状,结合行业的热点以及与互联网融合的发展趋势,用北方人特有的爽直带你透视行业的现状,展望未来。
年增速20%的朝阳行业
医药政策新政频出,新版GMP、GSP,一改再改的医改,每一出必激起业内的震荡。对医药行业的现状,刘三民先生从环境因素、政策层面、发展前景等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
刘三民:现在60岁以上的人口1亿8千多万左右!!再过5年,老龄化将突破3亿,甚至更高。还有各种雾霾天气,化学污染、重金属污染等环境破坏,势必会造成疾病多发。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剧,以及环境的影响,对医药行业的需求会更大。
医药行业的现状可以说是处在军阀割据时期,市场竞争比较残酷,是大鱼吃小鱼时期。因为国家政策鼓励大企业,鼓励大融合,从招标政策上看,国家从种种政策导向上都对大企业更为有利。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河南刚有个老板自杀了,就是因为资金链断了。所以我办公室挂了一个“以此为戒”!从中吸取教训。现在医药行业,整合是一个趋势,但不能盲目扩张。
医药行业每年以20%在增速!除了国家垄断的行业(比如通信等),没有任何一个行业比这行高了。医药行业还是朝阳行业,值得好好的深耕细挖。
中药是良心药
很多行业把投资都转向医药行业,有句话说医药行业是继房地产行业之后,投资的避风港。而中医药做为医药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有着上悠久的传统。几千年前我们就有了中草药,一直到今天我们拥有了一个现代化的中药产业!对中医药行业的现状,刘三民先生是怎样看的呢?
刘三民:中医药行业是中国的国药,中药产业是咱们祖辈的精华积累,是咱们的文化遗产!前些年,中医药没有被特别的重视,中医药行业发展缓慢。目前,在中医药行业韩国和日本甚至泰国都走在了我们前面。我们好多好的中药材,都被出口到韩国和日本了。我有朋友就是做中国中药材出口的,专门出口到韩国日本,中药发展需要要国家层面重视。
现在最大的短板是中药出口被限制,主要是中药里面的鉴别项,检验上面不太明朗!还有前些年的中药的恶性竞争,原本好产品,一家做时是20元的,一有三五家做,就成了两块钱一盒。价格一低,就捏着鼻子造假。从道地药材,用桶装货代替正装货,桶装货药材个头小、颜色等各方面都中等偏下,以次充好。
中药是良心药,里面的有效成份三味、五味甚至更多,但国家只要求检测两三味,有的还不是检测含量,就是一个鉴别项。比如,以前我们厂的人工硫磺,原来我们厂的硫磺卖4毛钱一袋,还赔钱,但有的厂家卖一毛二一袋。因为鉴别硫磺只是鉴别它的成份,不检查含量。困惑中医药发展最大的就是检测手段,西药不认产地,只看通用名就可以了。效果基本没有大的差别,而中药是良心药。
其实中药材的品种很多,现在应该要优化品种。通过改剂型、改工艺、加大科研投入手段,使中药的疗效更确切,挖掘中药的更多功能。
新版GMP在洁净度的要求上大幅提高
目前,中药的检定标准是套用西药的,业界一直倍有争议。而新版GMP相对以前的版本在哪些方面有了提高,刘三民先生也有自己的看法。
刘三民:中药的炮制过程有别于西药,中药的有效成分味数很多,现行的检验标准是不能完全满足中药的自身的特性的。而中医药产业套用GMP,在现场管理上确实有了很大的提高,整个行业最终将走向现代化、规范化。新版GMP在硬件上,特别是洁净度上有很大的提高,固体制剂以前要求30万级,现在要求十万级。软件上要求更精细化,以后的检查重点是软件建设。
GMP或将被取消
坊间流传,GMP有可能被取消,你觉得可信吗?跟小编一起听听刘三民先生又是怎样看得呢?
刘三民:针对原料药,三年前国家发过征求意见稿,大致内容就是:原料药国家不再推行文号制,厂家都可以生产,但标准要达标,通过第三方认证,后来不了了之了。
都说做良心药,做放心药,原来市场上做假的多,现在少了。现在一旦发现做假,罚得倾家荡产。因为新版GMP认证后,厂家投入很大,一旦查出几批假药,厂就不存在了。
这就跟去赌场一样,压的赌注太大了,就会变得很慎重。
我认为强化管理推进到一定时间段,GMP在未来被取消也是有可能的。美国就没有过多的监控过程,更多是采用第三方监管来监控,美国重点监控市场。
市场化是医改的灯塔
放开招投标,国家全面放开药价,与医改相关的系列话题总能直接而犀利的挑动行业的神经。医改施行以来,依然有很多问题存在。
刘三民:药价放开势不可挡,招投标是一种进步,但是有部分暗箱操作,存在利益链条。但招投标也不太科学,国家应从肯本上解决。我认识一个部队医院,以前是医院自己采购,效益非常好;统一招标后,价格一下就上去了,生意也很冷清,很多医生都被民营医院挖走了。集中采购可以说是滋生了腐败。
医改成效政府不满意,要改很难。因为政府这块就是父亲管儿子,医院招投标是卫生部管。应该学司法部门改革,原来律师都是司法局的,后来律师市场化。司法局只从业务上监管,所以都是股份制公司,行业比较健康。所以,医院这块也应该放开,把80%的公立医院改制,就跟以前的国营企业改制一样,用民间资本来投。国家可收回大量资金,也不用养活这么多人,大量的财力物力可用于全民医保,全民教育,国家只监管。
病人哪服务好去哪,像西方国家,有钱的病患到私立医院,没钱的到公立医院,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甚至非洲有些国家,全民免费医保。现在我们国家疲惫不堪,零差率,政府的经费都补贴给医院了。县级政府更是勒紧裤腰带补贴公立医院,转民营后政府轻松,现在政府也鼓励医院转民营,只是进度有点慢。民营医院靠市场淘汰,服务态度好,药品质量好,药价低,效益自然就有了,市场自然择优。
从网售处方药看行业的互联网趋势
朋友圈疯传的全面放开网售处方药,利弊何在,其中的重要环节如何监管。双十一,天猫的医药馆除保健品和滋补品外,OTC和器械的销售额同比去年增涨315%。互联网的强势“入侵”,又将给医药行业带来怎样的冲击。跟小编一起听听刘三民先生怎样说的吧!
刘三民:现在医院都是电子处方,一般是看不到纸质处方的。对大多数人来说,感冒发烧能自己随便吃药,其他的一般不敢乱吃。处方药自己乱吃危害较大,OTC相对较安全。虽说放开网售处方药,但还是要严谨,网售需不需要医生的电子处方?没有处方是违反GSP规定的。不良反应如何监管?
互联网给传统的医药行业带来很大的冲击,一是互联网的便利性,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买东西,现在宅男宅女比较多。二是互联网的低成本,现在沿街门面房的价格比房价高很多,单从店铺租金来说互联网就少了一大截,传统的销售模式不改变必然竞争不过互联网销售。
在采访的最后,以“以人品做药品”为信念的刘三民先生,一个从业几十年的资深医药人给予医药同行们八字寄语:生存坚持,创新发展!
本文系药智网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