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多点执业 推行还需面临着哪些难题 谈医论药 合理用药 健康
作者:药智网 来源:www.yaozh.com 时间:2014-07-14 评论: 0 阅读: 2357 A+ A-
导读

最近,“深圳医师多点自由执业改革方案被叫停”的消息引发了大家关注,也再次将“医师多点执业”话题推上风口浪尖。医师多点执业是指有一定资质的医生,在完成本职工作任务等条件下,在多家医院看病、做手术,其实质就是医生兼职行医。

    最近,“深圳医师多点自由执业改革方案被叫停”的消息引发了大家关注,也再次将“医师多点执业”话题推上风口浪尖。医师多点执业是指有一定资质的医生,在完成本职工作任务等条件下,在多家医院看病、做手术,其实质就是医生兼职行医。作为医改重大举措之一,多点执业政策的本意是为了调动医生积极性、提高医生收入,同时让患者就近得到高质量的诊疗。令人尴尬的是,这则举措遇到了“叫好不叫座”的境地。据悉,河南自2011年开展试点以来,仅有117名医师申请多点执业。医生从“单位人”向“社会人”迈进的自由之路还有多久,面临着哪些难题?


    百姓期盼政府倡导  医院医生“敬而远之”


    2009年的深化医改方案中明确,要研究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此后各地纷纷开展试点。“在家门口能看上大专家,梦寐以求啊”“支持专家轮流定时来基层,方便群众也提高基层医生的水平,是个解决看病难的好办法”……政策推行之初,网友们充满期待。可事实并不尽如人意。北京2011年试行医师多点执业,截至今年6月,申请注册主动受聘多点执业的医生共1085人,仅占所有医师的1%多一点。


    浙江自2012年2月试行以来,前半年只有几十个医生注册。今年注册虽突破2400人,但绝大部分是医院组织的帮扶行为。浙江省卫生厅医政处副处长余新乐说:“目前的被动多点执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但调动医生积极性的作用不大。”与之对应的,则是“走穴”“飞刀”的暗流涌动。北京一位三甲医院心脏外科主任每年“应邀”在全国各地做四五百台手术。他说:“我每年跑的医院有30多家,经常去的也有四五家。”


    作为民营医院,杭州绿康老年康复医院没有争取到一名医生前来多点执业。院长卓永岳说:“现在专家来临时会诊,靠的都是私下交情,一次600元至800元,直接给专家个人。”“允许名医专家多点执业,可能会‘肥水流外人田’。”北京一位三级医院院长坦言,自己希望引进更多的名医,但会“按住”本院专家外流。很多患者是慕名而来,大专家出去会带走一部分病源。目前,各地多点执业一般都要通过个人申请、所在医院同意、卫生行政部门注册批准,因此所在医院的态度成为注册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记者调查发现,公立大医院大多对此不积极。“医院培养医生,给他发工资奖金,给他发展空间,最后成果却分给了其他医院,这有些不公平。”浙江省肿瘤医院副院长葛明华说,从人事管理角度来说,医院间很难合理分摊医生的培养费用和待遇。人员流动对医疗质量的影响也是医院担心的问题。“医生多点执业是否还有充足的精力用于本职工作?医生流动性加大,会不会导致医疗事故增多?”浙江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沈华浩说,在国外执业医生只负责在该医院上班时间内的所有诊治,而国内医生随时会被叫到医院救治危重病人或会诊。


    不少医生则表示,如果所在医院不同意,自己不会去主动申请多点执业。北京积水潭医院骨科张医生说:“工资收入、职称晋升、申请科研等都由医院决定,如果我不安分,会影响自己前途。”北京某医院科室主任也表示,万一因多点执业留下“不安心工作”的印象,枪打出头鸟,医院可以解聘你,而一旦失去大医院这座靠山,“光环”也就弱了。


    多点自由执业被紧急叫停 河南仅百人多点执业


    日前,有媒体报道,深圳医师多点自由执业被国家卫纪委叫停,报道称,被叫停的理由是因为步子迈得太大,要缓一缓。所谓“医师多点执业”,是指医生可在多个医疗机构行医。据悉,2009年国务院提出研究、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在允许医生多点执业的同时,也做出了一定的限制。比如,去别处执业前,要经过所在单位和相关卫生行政部门的批准,多点执业的地点不能超过3个等。


    而深圳的方案在国家基础上范围更广泛一些,允许中级以上职称医师绕过所属医院审批,仅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网站上备案即可多点执业,执业地点也可不受限制。此举曾被赋予打破医生“单位人”桎梏,使其走向自由执业的意义。但是,并未实施下去。


    而在河南,从2011年10月1日起,也开始试行多点执业政策,到2012年底在全省范围铺开。但发展至今,却面临着“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河南省卫生厅医政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仅有117名医师申请多点执业。而河南执业医师目前约有15万名,符合申请多点执业要求的占大多数。相比登记注册的“冷清”现状,普通百姓则踊跃支持。“以往看病,都要跑到郑州大医院找专家,如果能实现医师自由执业,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挂到专家号了。”中牟县李先生评价。市民刘先生则认为,多点执业不仅老百姓欢迎,医生也有一定的好处和收益,“如能自由执业,医生收入会更多,以前不也经常有医生私下走穴吗?”#p#


    疑问 医师多点执业为何百姓称赞却现实“冷清”


    ●原因一:心有余力不足,医生顾不上


    据悉,117名申请注册的医师里,省级大医院的医生几乎没有,大都是市级医院、厂矿医院等一些规模中等的医院医师。新规为何很难吸引大医院专家的青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位专家透露:“心有余而力不足。”


    ●原因二:肥水不流外人田,医院不支持


    医师注册多点执业,所在医院的态度至关重要。河南省某三甲医院的一位内分泌科主任说,工资收入、职称晋升、申请科研等都由就职医院决定,如果自己不安分守己,担心会影响自己的发展。郑州市某医院负责人说:“医生出去多点执业,很多都是去会诊病情较重的病人,发生医疗事故的几率也较高,综合考虑,如果政策法规不完善,医院对此持中立态度,不支持不反对。”郑州某三级医院院长坦言,很多患者都是慕名找某个专家,如果实行多点执业,医院也会担心分流病源。


    政府只需管好该管的,不该管的一定要放开


    多点执业究竟输在了哪里?“多点执业要固定时间在固定的二、三个医院行医,相比之下‘走穴’更自由,不改变聘用方式和聘用关系,无需所在单位同意,行医时间和地点也更宽泛,收入更丰厚。”业内人士指出,“‘走穴’其实是更大范围、更灵活的多点执业,对医患双方都有利,只是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这种现实应引起政策制定者的反思。”专家们认为,要让更多医生主动选择多点执业,首先要改革人事管理制度,促进用人方式的多样化。


    有业内人士坦言,虽然注册登记申请的医师寥寥,但私下“走穴”却一直热火朝天。很多专家认为,这种现实应引起政策制定者的反思,要让更多医生主动选择多点执业,首先要改革人事管理制度,促进用人方式的多样化。大学教师王秀英说,政府只需管好该管的,不该管的一定要放开。政府行使好医疗服务监管权,对医师资格和医疗安全质量进行监管,如严格要求医师必须进行执业注册、必须在医疗机构行医。而诸如多点执业应不应该“经所在单位同意”等,则不应是政府监管内容。


    同时,医生各执业点之间的利益分配和责任划分,以及多点执业带来的医疗责任风险管理等,也需要有明确细则,只要规定合理详细,可行性高,相信这一顺应民心的新规,就会顺利开展下去。据悉,国家卫计委正拟在多点执业的注册管理和行医范围等方面进一步放开管制。


    “多点执业的推行如同一把刀,将医生执业方式选择权、医院用人权、医疗服务监管权三者之间的权利边界分割清楚,这是对制度的一种重塑。”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钟东波指出,政府放松对医师执业地点的管制相对容易,只要修改相关法规即可,但是多点执业的广泛推行,需要的是与多样化的用人方式相适应,完善以人事管理制度为核心的各方面政策制度,让各方的责权利相一致。


    “政府只要管住该管的,不该管的一定要放开。”他说,政府行使好医疗服务监管权,对医师资格和医疗安全质量进行监管,如严格要求医师必须进行执业注册、必须在医疗机构行医。而诸如多点执业应不应该“经所在单位同意”等,则不应是政府监管内容。政府规定“要”,限制了医生执业方式选择权;规定“不要”,则有剥夺医院用人自主权之嫌。


    此外,专家们还建议,推行多点执业还应完善配套政策,如医学生的培训教育分担机制、医生各执业点之间的利益分配和责任划分,以及多点执业带来的医疗责任风险管理等。据透露,北京已制定新的多点执业管理办法,正在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备案,拟在多点执业的注册管理和行医范围等方面进一步放开管制。

1
游客需要先 登录 才能评论
评论(0)
暂无评论
热门推荐
7月4日至7月5日,河北雄安国际会展中心。
1年前 阅读: 3713
连续性制造的优势有哪些?
博药 3年前 阅读: 2241
下一个first in class 新药诞生地?
博药 3年前 阅读: 2232
国内戒烟市场,可以给我们答案。
氨基观察 3年前 阅读: 1498
新冠产品驱动各企业利润大增?
时生 3年前 阅读: 2914
如何建立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体系?
博药 3年前 阅读: 2694
未来两年“顶流”药物的变化趋势又是怎样的呢?
氨基观察 3年前 阅读: 1655
药智数据根据客户的需求对全球临床试验数据库进行全面升级,本次...
药智网 3年前 阅读: 3878
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