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凌晨,赛柏蓝独家发布重磅消息:药价管制即将彻底结束。经过两天的新闻发酵,事情正变得越来越明晰:药价改革基本上已经达成业界共识。据第一财经报道,此前主管药品价格的发改委药价处的存废都成了问题。
10月30日凌晨,赛柏蓝独家发布重磅消息:药价管制即将彻底结束。经过两天的新闻发酵,事情正变得越来越明晰:药价改革基本上已经达成业界共识。据第一财经报道,此前主管药品价格的发改委药价处的存废都成了问题。
对于药价改革,赛柏蓝得到进一步的消息是,目前价格改革面临的问题是,发改委希望不再管理药品价格,但接下来是哪个部门接手目前还没确定。
但分析来看,不外乎两种可能。
一是发改委上报的“撂挑子”方案国务院不通过,发改委还得继续管理药价。这样,未来发改委很可能将消极对待。这个结果是全行业都不愿意看到的。因为药品作为一个市场竞争激烈很强的商品,完全可以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市场在药品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给予有效激励约束。而业界盼望多年,早就巴不得发改委把这个“挑子真撂了”,按照国务院要求简政放权、释放市场活力,不再使市场受到太多的权力干预,而扭曲正常的市场秩序。
一是,如果国务院同意发改委“撂挑子”,医保管理部门人社部接手。市场可能期望人社部以“医保支付价”的形式管理药价,即:药品价格由企业制定,医保仅支付固定金额,以鼓励使用低价药品。医保管理部门在没有很好的管理办法之前,是否愿意接手,也存在变数。或许把目前发改委管理药品价格部门及官员直接划归人社部,接茬管理,也存在可能性?但同样的人,在不同的部门,管理思路肯定会有很大不同(很多时候,屁股是可以决定脑袋的)。
虽然仍存在不确定性,业内人士绝大多数都表示积极的欢迎。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于明德会长表示:若市场对药价改革的传闻真正落地,药品定价市场化终于开始起步!其实,有医保支付价、有总额予付制等试点的成功经驗,还怕什么?至于价格管制放开后是升还是降并不重要,市场竞争决定价格总比权力干预管制价格科学。
如果药价真的放开了,(这个前景太美了,想想都要醉了)。药企能迎来什么?
若真如发改委此前的方案所示,药品价格拟有医保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医保支付标准,实际购买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让市场机制在药价形成中的作用进一步发挥,那么,意味着“二次议价”逐渐取得官方认可,管理模式的改变趋势很可能将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对于医院:医院销售价格低于医保支付基准价的药品,差额归医院,而售价高于医保支付基准价的药品,则医院没有利润,超额部分由患者自付。医院出于利润考虑,有可能会主动推荐低于基准价的药品,贵药处方有可能得到一定的抑制,低价药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
对于药品企业:高价药品销售有可能因此而得到抑制,原研药品、单独定价、优质优价等药品将会造成一定冲击,仿制药品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研发实力强大、产品竞争格局较好、销售网络完善的龙头行业受到的冲击有限,他们可以通过以量补价弥补盈利水平的下滑。同时,“二次议价”让药品价格空间变得透明,随着药价“暗扣”变“明扣”,药企的政策风险得到一定释放,行业销售费用率有望进一步下降。
对于流通企业:国内医保部门作为制衡第三方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北上广推出的医保部门接手采购,由作为支付方的医保来负责药品招标,将改变过去由卫计委门做药品招标,各医院再分别根据需求和中标目录进行单独采购的局面,除了解决采购主体错位的问题,更有利于费用控制,各地探索医院可联合集团采购的方式进行采购,以进一步压低采购成本。
下游客户(医保部门、医院联合采购中心)需求的变化导致“多级批发分销”模式不再适用,流通企业可以通过渠道的扩张和下沉,以扁平化的模式实现渠道价值的不断丰富,为终端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打包服务。
宏观层面说的多,那么来点实际的,药品能涨价吗?
从放开的低价药来看,不太可能。一旦放开管制,市场机制将发挥作用,即使有品种涨价,也一定是很少的产品具备可能条件,大多数都涨不了价格,市场竞争使然;但肯定会把很多目前享受特殊优待的产品,包括专利药、原研药、单独定价药、优质优价的价格拉下来。涨价的肯定远远不及迫于竞争而降价的多。最终是老百姓受益,医保基金得到节约。